貼標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
隨著經濟的發展,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每一種流通的商品都需要注明生產日期保質期等相關信息,包裝是信息的載體,對商品貼標是實現的途徑。貼標機就是在包裝件或產品上加上標簽的機器,不僅有美觀的作用,更重要的是可以實現對產品銷售的追蹤與管理,特別在醫藥、食品等行業,如出現異常可準確及時的啟動產品召回機制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行業標準貼標機QB/T 2570-2002代替QB/T 3688-1999。本標準是對原輕工業部發布的專業標準ZB/TY 99035-1990《貼標機》(該標準曾由國輕行〔1999)112號文發布轉化標準編號為QB/T 3688-1999,內容不變)的修訂。修訂內容如下。
— 增加了貼三標、貼四標的技術性能指標:
— 提高了原標準的使用性能指標;
— 增加了正標、貼標率、損標率、正標率的定義;
— 提高了產品可靠性指標。
本標準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提出。
本標準由全國制酒飲料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議。
本標準起草單位:廣東輕工業機械集團有限公司
本標準主要起草人:張佩珊、何啟汝。
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,同時代替原國家輕工業局發布的輕工行業標準QB/T 3688-1999《貼標機》
我國貼標機發展的三個階段:
一、從20世紀80年代末到1994年為第一階段。這個階段主要是引進、仿制國外已淘汰的功能不全的貼標機。當時幾個貼標機生產廠家只能生產貼二標(頸、身標)的貼標機,由于國產設備在功能、性能、外觀和貼標質量方面與進口設備相比差距太懸殊,這個時期進口貼標機在中國市場上占主導地位,絕大部分廠家還是選擇進口貼標機。
二、從1995年至2001年為第二階段。這個階段是中國貼標機生產的提升階段。一是貼標速度的提升,從24,000瓶/時提升到33,000瓶/時,二是貼標功能的提升,從貼二標(頸、身標)提升到貼四標,即同時可貼頭、頸、身、背標。
三、從2002年至今為第三階段。這個階段是中國貼標機技術成熟階段,是中國貼標機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。這幾年,國產貼標機的生產企業在互相競爭的同時,也形成了與國外貼標機生產企業競爭的態勢,在競爭中提高、在提高中發展、在發展中創新,在創新中壯大,逐步完成了一個“質”的飛躍 |